南怀瑾大师曾说过: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
不仅仅是学佛,其他行业范围的求学过程,也是这样。
从初基础知识积累常识到成为行业范围领头羊通常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伴随人对行业的认识不断加深,人对行业的态度总是都会发生比较大的转变。
正所谓是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纯真无邪。
只有真的历程挫折,才能真的成长。
创业三天 创业,听起来简单,却更不是随随意便什么人都敢去做的事。
刚开始计划创业时,无论是出于不想给其他人打工,还是自己想做点事,或者其他目的。
第一敢去选择创业,是值得赞赏的。
特别是目前创业环境能宽松,创业人士的群体愈加呈现年轻化。
在创业之初,不少创业人士和创业团队的每个人都出于高度亢奋的状况,特别是那些手无余钱、没高科技背景、又渴望摆脱贫穷的人,这种群体中出现这么一个现象: 1 创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力图亲力亲为 这种创业人士状况就像是首次做爸爸的男性,首次看到我们的孩子,心情格外激动,感觉婴儿的哭、笑、拉大便、小便都是特别精彩。
创业人士对前线、后线所有业务环节都抱着很大的好奇心,每一个环节都尝试,一来是我是创业人士(是老板)这小小的收获感作祟,二来是满足我们的好奇心。
2 对个人将来无限看好 创业初期,创业人士,会觉得眼下这个项目就是我们的毕生事业了。
自己会尽最大的耐心、付出最大精力来做事,每一天荷尔蒙都分泌好几斤,人就跟打了开心剂一样,自带小马达,忙个不停。
并且感觉走上生活巅峰、赢取白富美的日子就在明天。
3 对项目进步无限乐观 不少创业人士,会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自己项目所在行业的所有信息。
对比之后,发现自己家的项目最好,觉得行业内我们的团队最卖命,不可能不成功。
我们的丑孩子是越看越俊。
另外,一些创业人士口头上讲故事时,也能分析利害,说明自己项目比较客观的市场近况和将来发展势头。
但,这类创业人士总能找到替自己找到一个绝佳的契机,一个能让我们的项目迅速生根发芽的机会。
并且会把这种看法强化,传播给团队中的每个人。
乐观,这本来是一种勉励机制,一定量上对创业进步是有好处的。
但一过火,就成盲目了,很大地威胁创业投资项目的存活。
每一个行业都有每一个行业的风光,也都有每一个行业的艰难,事实上不是其他人都能成功。
创业三年 伴随时间不断累积,创业人士对行业、对自己、对项目的认知都不断深入,不少创业人士都会对创业产生不一样的怎么看。
特别是对于那些,喜欢赚钱,期望早日上市的创业人士,更是会发现创业的道路,实在不轻松,认识到创业不只不是游戏,三年都还没有成功,再不玩命就去世了: 1 专人做专事效率才高 好奇心会伴随时间变淡,创业人士会发现创业不是做实验,不是闹着玩,这是打仗。
打仗的时候,骑兵肯定得会骑马的才行,炮兵肯定得会打炮才行,不可以哪个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
把自己手下的兵,攻击力和防御力发挥到最大价值,才是领袖应该去做的,而不是一味地图个好玩,胡乱搭配。
当初根据我们的爱好,凭空增加的部门,由于自己讨厌而裁掉的部门,也都得改变一下。
创业不是如何舒服如何来,有的事不是自己说了即使的。
2 成功人士没速成的 但凡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创业都是耍流氓,情怀、梦想要有,但眼下不赚钱的话,是会被饿死的。
创业人士作为头儿,不只要保证自己不被饿死,还要为周围人担起责任。
能担起多大责任,才能做出多大收获。
作为创业人士慢慢会了解,最后不是个人收获团队,而是团队收获个人。
人无横财不富,粗浅点说创业就是奔着横财去的,起码跟你一块创业小伙伴有不少都是这么想的。
一个人可以凭着运势、打个擦边球发点财。
但要想让一路跟着我们的小伙伴,一块发大财,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创业是我们的事业,但绝不是一个人的事,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一分耕耘一分收成对大家都适用,不会由于其他人打工,你创业命就对你更多眷顾。
做事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来。
3 商品没最好的 百年来,大家的生活方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生活、生产资料更新迭代的速度甚至超越大家的记忆能力。
有不少东西,大家来不及记住就已经被淘汰了。
在这种状况下,市场上不会有长期存在的最好的商品。
也几乎不会存在蓝海,等你大把大把捡金子。
无论你是多牛的创业人士,多前卫的科技,要卖给买家的商品,一直是从当下的社会需要出发而研发生产出来的。
面对同质化紧急的近况,从你研发到正式投入用,多少都会存在滞后性。
存在危机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把我们的商品当做二流甚至三流商品,不断进行否定、重建、更新,才不会随便地被见异思迁的市场淘汰。
要时刻想着,自己再不努力明天就去世了,而不再每件事期待明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创业第三天和第三年有什么区别,大概就是:把创业的每一天都当做是第一天的去做,还是把创业的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去做。